四二四主要人物小傳
黃文雄
生於1937年新竹,求學期間輾轉唸過許多學校,最後轉學到新竹中學,後來考上政大新聞系。服完預官役後回政大新聞所二年級就讀時,因為先行留學的妹妹黃晴美的鼓勵,1964年赴美留學,成為黃晴美匹茲堡大學的學弟。隔年轉學到康乃爾大學攻讀博士,同時也積極參與許多社會運動。
刺蔣四人小組確定後,幾人除了紙上談兵外,還是先到廣場飯店現場計算各種可以趨近飯店入口的方式,並且推算各種可能的後果。雖然最後刺蔣行動失敗,黃鄭兩人被捕,但也激起海外台獨運動者的信心,當時在極短的時間內湊齊天價保釋金,黃鄭二人相繼被保釋出來。而刺蔣案某種程度上也讓這個原本超穩定的黨國治理結構有所鬆動,改變了日後繼任總統的蔣經國,對於台籍人士治理的方向。
黃文雄後來選擇棄保逃亡,從此人間蒸發,26年後才返鄉。他的母校政治大學從1927年創校到1947年的20年間,都是由蔣介石任校長,刺蔣案發生後,黃文雄的名字一度被政大除名。到了2012年5月18日,政治大學舉辦創校85周年校慶,首度頒發「傑出校友獎」,畢業於政大新聞系的黃文雄,也獲頒傑出校友獎。政大新聞系系主任林元輝表示,台灣目前的民主自由,是黃文雄等多位人權先驅革命換來的結果,獲頒首屆傑出校友當之無愧。
鄭自才
1936年出生於台南,1947年二二八屠殺事件爆發時,年僅11歲,並沒有親身目睹在台南的逮捕和屠殺,只記得父親告誡不能外出,氣氛緊張。後來考上台南工學院(成功大學的前身)後,原本在工學院附設工業職校擔任教師的中國人,一下子就到成功大學當教授。這樣的轉變,是因為他們的身分是中國人,這樣的衝擊,讓鄭自才覺得台灣人不同於中國人。
1962年到美國留學,正逢1960年代的巨大變動,反越戰及非裔美國人的人權運動,給予鄭自才思想上的啟示。同時閱讀George Henry Kerr《被出賣的台灣》、《台灣青年》雜誌及John Kenneth Galbraith的書等等,也啟發他日後同情左派並偏向左派的政治路線。
刺蔣行動的主要策劃者,在行動前夕鄭自才提議由他開槍,但被黃文雄反對,認為他已有家室,犧牲太大,最後黃文雄自願執行開鎗刺殺行動。當天中午12點,鄭自才負責在Plaza Hotel 前面分發傳單、掩護黃文雄並觀察現場狀況,黃晴美負責將槍帶到現場,交給黃文雄。槍響後,眼見黃文雄被警方壓在地上,當下無法多做思考,便立刻衝上前去,被揮棍的警察打破眼鏡,碎片割破臉,當場血流如注,成為刺殺行動中唯一流血的人。
黃晴美
黃晴美,新竹人,新竹女中畢業後到台北就讀師大英語系,畢業後回母校新竹女中短暫執教,1963年前往美國匹茲堡大學留學。就讀社會學的黃晴美,吸取了美國60年代民權運動的養分,並投身海外的台灣建國運動。1964年與鄭自才結婚,育有一男一女-日青、日傑。 刺蔣當天,由黃晴美帶著槍到廣場飯店外交給黃文雄。「刺蔣意外失敗,大哥和丈夫被捕後,他有更多的工作才要開始:譬如說必須盡快開車到一座橋上丟掉家裡的另一把槍、接觸律師、上法庭、探監,安慰家鄉父母親人⋯⋯。黃文雄和鄭自才棄保逃亡後,又是遠渡重洋的另一串奔波,包括丈夫後來被美國政府引渡,必須救援。雖然不是完全沒人協助,許多事情必須有她以妻子的身分介入參與,而且她必須找到工作,同時養活自己和帶兩個孩子⋯⋯。」
鄭自才在瑞典取得政治庇護後,黃晴美帶著兩個孩子飛到瑞典團圓。經過短暫的安定生活,1972年美國駐瑞典大使館要求引渡黃鄭二人,6月30日鄭自才被補。之後黃晴美除了要獨自照顧兩個稚齡子女,還要立即採取一連串的抗爭行動,在關押鄭自才的監獄外的橋上絕食、鄭自才被押赴機場時躺在馬路中間,企圖阻止囚車經過……她的行為感動很多瑞典朋友,很多人和她一起抗爭、幫她照顧小孩。 後來黃晴美留在瑞典,除了持續參與社會運動,也從事教移民瑞典語的工作,因為擔憂母語存亡,也開始研究母語寫作。黃晴美晚年記憶力衰退,原本計畫自主撰寫的回憶錄,也在2018年晴美的離世,成為台灣建國運動史上獨缺的篇章。